全球热门:“蓝墨水的上上游是秭归”

4月1日

中新社“东西问”


(资料图)

“两岸同祭”专栏聚焦屈原文化

全文如下 

彭红卫:余光中为何说

“蓝墨水的上上游是秭归”?

| 东西问·两岸同祭

记者 郭晓莹

海峡两岸推崇屈原文化,是在寻找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原乡。文化维系情感的作用,往往超越政治壁垒和意识形态差异,形成一种恒久的力量。编者按:清明将至,祭祖扫墓,慎终追远。3月26日起,中新社“东西问”推出“两岸同祭”特别策划,透过两岸同胞共同祭祀伏羲、黄帝、炎帝、孔子、屈原、妈祖、中山陵的文化传承,洞见两岸同一血脉,同根同源、同文同种、两岸同祭。敬请垂注。

湖北宜昌作为屈原故里,依托屈原文化这一独特纽带,与台湾持续开展两岸屈原文化交流活动,增进了两岸同胞理解与文化认同。

屈原具有何种魅力?台湾诗人余光中为何说“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”?屈原文化为何在两岸备受推崇?中国赋学会常务理事、三峡大学屈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彭红卫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,予以解析。

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屈原是宜昌的,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瑰宝。两岸同胞开展祭屈原、赛龙舟等活动,成为寻根问祖、寄托乡思的一种表达方式,体现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。

三是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。在屈原笔下,“正则”“灵均”以及“美政”理想蕴含深邃。今天,两岸共同发掘弘扬屈原文化的内涵,更能彰显中华民族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秩序的责任、担当、智慧和气度。

受访者简介:

三峡大学屈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彭红卫

彭红卫,男,湖北红安人,文学博士。现任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,中国赋学会常务理事,三峡大学屈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,宜昌市“楚辞讲师团”首席讲师。担任中央电视台《法律讲堂》(文史版)主讲嘉宾,曾主讲《朱熹查贪》等系列,并于2015年被央视《社会与法》频道授予“最具引导力奖”。曾获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“唐代律赋史”;获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“大学素质教育工作推动者”、湖北省“十佳阅读推广人”、湖北省“师德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近年来发表专著《唐代律赋考》《屈原的文化人格研究》《长盛川赋》等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,校注古籍四种,参编高等教育教材多部,公开发表诗词歌赋多篇。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每日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  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